倡议发起仪式SUC项目管理委员会主席Hoballah和李响详细介绍了SUC可持续新城新区倡议的发起背景、内容、愿景和计划。
22.环境保护税是什么时间申报?《环境保护税法》第十八条规定,环境保护税按月计算,按季申报缴纳。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分贝数是指实际产生的工业噪声与国家规定的工业噪声排放标准限值之间的差值。
四是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按次申报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无需填写基础信息采集表。30.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浓度低于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时,如何申报减免税?享受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减征的纳税人应填写相应大气污染、水污染物的按月计算报表以及减免税明细计算报表,并在减免税明细计算报表中填报月均浓度、最高浓度、执行标准、标准浓度值和减免性质代码(或名称)项目等栏次申报减免税。二是中央定底线,地方可上浮的动态税额调整机制。污染当量数,以该污染物的排放量除以该污染物的污染当量值计算。
但危险废物作为固体废物的税目,在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设施、场所贮存或者处置的,不属于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不缴纳相应污染物的环境保护税。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内部环保和财务部门人员的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环境保护税的计算和纳税申报工作。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规划后实施的原则,有序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鼓励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投放,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支持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标准可以有高有低,但最起码要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问:《方案》的重点是什么,需要完成哪些任务?答:从当前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看,人居环境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垃圾污水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脏乱差问题。
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在优先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条件尚不具备的地区可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持续推进,不搞一刀切。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
问: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如何做到因地制宜,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条基本原则。通过发放抵押补充贷款等方式,引导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提供信贷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各级政府均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地方政府要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合理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明确农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门前屋后环境整治由农民自己负责。
强化县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但也要看到,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
问:资金投入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保障,《方案》对此有什么安排?答:为强化整治资金支撑,《方案》主要明确了以下渠道:一是建立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政府投入体系。三是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就是要通过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为指导各地科学确定目标任务,《方案》明确了分区域的目标要求: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三是加强考核验收督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
因此,《方案》聚焦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集中实施整治行动,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项目。
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村内公共空间整治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主要由农民投工投劳解决,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较大提升,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其中,垃圾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着力解决农村垃圾乱扔乱放的问题。各地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考虑、同步推进。这方面,《方案》主要有以下考虑:第一,加强村庄规划管理。
问:把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起来很难,但建成后怎么管理运营好是更大的挑战,《方案》对此有什么考虑?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解决现阶段突出问题的同时,着力健全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激发农民建设美丽家园的自觉性、主动性,确保建成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完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权益。
各省区要在摸清底数、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或修订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力度。
问:为什么要出台这个《方案》,会给农村居民生活带来什么改变?答: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相关部门将根据省级实施方案及其明确的目标任务,定期组织督导评估,评估结果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通报省级人民政府,与中央支持政策直接挂钩,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明确地方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和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问:如何确保《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答:为了确保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任务,《方案》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应纳入村规民约。各省区市要制定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以县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
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集中推广成熟做法、技术路线和建管模式,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有序推进。